冒充身份类诈骗突出。
犯罪分子常常使用受害人领导、熟人的照片和姓名等信息包装社交账号,以假冒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,随后模仿领导、熟人的语气骗取受害人信任。之后以有事不方便出面、时间紧迫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尽快向指定账户转账。此外,客服、公检法工作人员等也是诈骗分子常常假冒的身份。
——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,占造成损失金额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例如,受害人于某反映,被诈骗分子拉入“投资”群,看到其他人在某款APP投资获利,便下载了该APP。看到小额投资都成功盈利并顺利提现,于某继续投资了数百万元,不久后发现余额无法提现并被对方拉黑,才知被骗。